寫於讀到一半,
偷偷看完結局。
本書大意為:
在超音波產檢還不盛行的年代,
一名婦人懷了龍鳳胎而不自知。
直到臨盆才發現。
而其中的女兒不幸為唐氏症寶寶。
這件事只有幫太太接生的丈夫知道。
這名丈夫選擇將世人眼中殘缺的女兒送走,
卻告訴自己的妻子:女兒一出生即死亡。
被託付將女兒送走一事的護士,
卻將女兒留了下來,
視如己出。
故事便以原生家庭從這件事開始分崩離析,
以及被送走的女兒一無所知的成長做為對比。
人生在世,
無時無刻不面對選擇。
快樂是選擇,
悲傷也是選擇。
送走女兒的爸爸選擇保守秘密而疏離。
有著秘密的人,
是很難對別人敞開心胸的,
不論對象是誰。
後來一些家庭事件的發生,
他都視為對自己的報應。
很悲哀又無奈,
因為他選擇了「隱忍」、「自責」。
其他人的行為反應,
其實我都還覺得正常。
雖然我無法認同剛得知女兒死亡時,
那個媽媽的反應。
那是遺憾還是惋惜?
覺得生活中充滿女兒的影子?
這還真是幻想。
從未相處,
懷孕過程也從不知道有這個小孩的存在,
對這個小孩會投入多少感情?
作者替這個反應套上了「產後憂鬱症」,
我想我無話可說。
其他的,
就等我看完整本書再來補充好了。
看完了的補充(有大雷):
有一段情節,
是那個爸爸對一個逃家,
住到他老家的未婚懷孕少女投射了補償心理。
還把她帶回家,
照顧她很長一段時間,
還讓他太太誤會他們之間的關係。
而這個少女,
是除了照顧他女兒的護士之外,
第三個知道他女兒存在的人。
這一段情節令人覺得,
這個爸爸一直因為妹妹身體不好,
而帶來許多哀傷念念不忘,
且一直想要避免這樣的事件重演。
也因為這樣的逃避,
他也失去了另外的機會:
異於常人的天真、單純的女兒的愛。
這也是剝奪了他太太的權利。
對或錯?
旁觀者可能輕而易舉地給予建議,
但是對於當事者而言,
卻有如身處五里迷霧之外,
怎麼都逃脫不了吧?